11月27日,高以翔在录制浙江卫视的王牌综艺节目《追我吧》的过程当中意外猝死,年仅35岁。从12、3岁开始健身,热爱篮球,旅游、极限运动,身体素质相对出众的他,为何猝然离世?
猝死事件是如何发生的,我们又该怎么预防?高以翔猝死事件背后,还有什么值得我们深思的?关于猝死,我们到底了解多少?今天小编就带大家近距离了解猝死。
然而,关于猝死大多数人都对它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,在探寻猝死原因之前,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关于猝死这一疾病的基本定义,对猝死有更深入的了解,从而找寻预防和解决猝死的方法。
01
猝死是什么?
猝死(Suddencardiacdeath,简称SCD)是指外表健康或非预期死亡的人在内因或无外因的作用下,突然和意外的发生非暴力性死亡。
由于对“突然”缺乏统一的规定,所以在时间分类可分为:
(1)瞬间死亡(instantdeath)或称即刻死亡:患者在发病后数秒,数分钟内死亡
(2)非常突然死亡或暴死(verysuddendeath):出现症状后的1小时内死亡
(3)突然死亡:出现症状在1-24小时内死亡
猝死可发生在任意年龄,包括婴儿、儿童、青少年、青壮年、老年人。世界卫生组织(WHO)的猝死定义:“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,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,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为猝死。”
以上就是关于猝死的疾病定义。猝死并不只是简单的突然死亡,一个看似健康且在非预期内死亡的人,在内因或无外因的作用下,突发性的非暴力死亡,而内因或无外因的作用,则形成了关于猝死的两种疾病类型,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猝死两种疾病类型。
02
猝死疾病类型
(1)心源性猝死:
是指心脏跳动突然停止,通常是由于持续性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引起的,多在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死亡,是猝死的主要原因。
(2)非心源性猝死:
是指非心脏疾病导致的猝死,包括呼吸系统疾病,中枢神经系统疾病,药物或*物中*,过敏,精神应激和严重感染等。还有一些原因不明的猝死。
非心源性猝死所占比例较少,但由于猝死的后果十分严重,也不应忽视。
近年来,猝死这一疾病的发病率高居不下,多家媒体对猝死的发病率进行了数据统计。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《中国心血管病报告》显示,每年我国心源性猝死发病人数超过54万,相当于每天约人因心源性猝死离世。据《搜狐网》报道,在年轻人突然死亡的原因当中,猝死则是仅次于自杀和意外死亡的第三大杀手。《央视新闻网》则提出近年来猝死现象越来越频繁,并且呈现年轻化的趋势。猝死已然不是一种鲜为人知的疾病,它已成为影响我们生活和生命的一个严重隐患。关于猝死,也许通过以下几个案例,大家更能了解猝死其实就在我们身边。
▲年11月10日,南阳第十三中学九年级十二班学生宣沄博,突然晕倒在课桌上。医护人员说,沄博可能是由于心肌炎诱发心脏骤停死亡,这种病是不能经常熬夜不能有太大压力的。
▲年12月,湖南14岁女生来例假忍痛跑步猝死。“我肚子有点痛”,成了刘丝的最后一句话。在体育课上慢跑米后,她突然倒地没了生命体征。家长认为体育老师失职,索赔28万;老师说,孩子没提出请假也没异常,校方第一时间抢救,没失职,人道赔偿9万;警方称要查死因必须尸检,遭家长拒绝。
▲今年8月,武汉。下午6时许,一台救护车停在武汉市委1号楼前,武汉市委常委、组织部部长杨汉*被医院。经过4个多小时的抢救,医生宣布:心源性猝死。就这样,杨汉*离开了他最爱的工作岗位,人生定格在55岁。消息一传出,当地百姓无不为这位被称为“招才大使”的武汉市组织部部长感到惋惜。心源性猝死发病群体广泛,文艺界著名作家王小波、*界前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等都因此病失去了生命。
猝死无时无刻潜藏在我们身边。我们如何能不重视它?所以如何找到猝死的信号,行之有效的预防猝死,就成为我们十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