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湿性心肌炎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深入解读NTproBNP从诊断到治疗 [复制链接]

1#

心力衰竭(简称「心衰」)病情复杂多变,诊疗难度高且总体预后较差,具有发病率高、死亡率高和花费高等特点。近年来,生物标志物B型利钠肽(BNP)和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(NT-proBNP)在急、慢性心衰患者诊疗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,有效助力临床实现心衰早诊早治,改善患者预后,全面优化心衰患者管理。

近日,医院心内科的心脏重症病区陈树涛主任、医院心内科夏大胜教授以及医院心脏重症监护病房(CICU)冯津萍主任等多位心血管、检验医学领域专家齐聚天津市心肌标志物专家研讨会,围绕生物标志物NT-proBNP在心衰诊疗中的临床作用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。

陈树涛主任表示:「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及循证医学证据的更新,NT-proBNP在心衰筛查、诊断和鉴别诊断、指导用药、预后判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。相信通过临床与检验学科的进一步联动,以NT-proBNP为代表的生物标志物将在推动心衰诊疗、包括急、慢性心衰患者的全程管理中发挥更大临床价值。」

指南推荐:

优选生物标志物,高效指导心衰诊疗全程管理

BNP和NT-proBNP都可用来反映心肌功能和损害程度。但相比之下,NT-proBNP半衰期更长、生物变异小,在血清与血浆中稳定性良好,不易受标本采集影响,且样本类型更加多样,便于检验科进行检测。因此NT-proBNP是临床更为理想的心衰标志物,可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准确的参考依据。

最新的《中国心力衰竭诊断与诊疗指南》(以下简称《指南》)中对生物标志物的相关推荐进行了重要更新,强调心衰要早筛早诊,建议检测利钠肽水平以筛查心衰高危人群,指出控制危险因素和干预生活方式至关重要。

《指南》明确了BNP/NT-proBNP的推荐运用范围涵盖心衰筛查、诊断和鉴别诊断、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估,出院前进行BNP/NT-proBNP检测有助于评估心衰患者出院后的心血管事件风险;同时明确了利钠肽用于急慢性心衰诊断/排除诊断的截断值:BNP35ng/L,NT-proBNPng/L可排除慢性心衰;BNPng/L,NT-proBNPng/L可排除急性心衰。1《指南》推荐所有急性呼吸困难和疑诊急性心衰患者均检测血浆利钠肽水平。《指南》还指出利钠肽水平升高是诊断HFmrEF(射血分数中间值)和HFpEF(射血分数保留)型心衰的必要条件。

「大量研究证据表明,住院期间出现NT-proBNP显著升高、居高不降,或降幅<30%的患者,其再住院和死亡风险增加;急性心衰患者治疗后较基线值降幅≥30%,可能提示治疗有效;病情已稳定的患者,若BNP/NT-proBNP仍明显增高,应继续随访和加强治疗,已有研究证实NT-proBNP变化值与心衰再入院显著相关。」冯津萍主任强调:「在随访管理方面,心衰患者应每3~6个月进行一次重点随访,除一般性随访内容外,建议将BNP/NT-proBNP检测纳入其中。」

此外,对于非心衰患者,有研究显示利钠肽水平与心衰风险升高呈正相关:利钠肽水平越高,预示未来发生心衰的风险越高。而慢性肾病、肥胖、房颤、年龄、脓*症等因素均可能造成NT-proBNP值出现波动,因此,在心衰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临床实践中,对存在上述影响因素的患者进行NT-proBNP截断值的调整尤为重要。

《指南》建议根据年龄和肾功能不全进行分层:将50岁以下NT-proBNPng/L、50~75岁NT-proBNPng/L、75岁以上NT-proBNPng/L及肾功能不全患者(eGFR60ml/min)NT-proBNPng/L作为诊断急性心衰的截断值。

最新临床应用:

NT-proBNP检测,准确评估ARNi类药物疗效

长久以来,心衰疾病是全球患者及医疗系统的沉重负担,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,已经出现可以有效改善心衰患者生存的药物。目前,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(ARNi)在心衰治疗领域备受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